同情是什么意思
“同情”释义:
1、在感情上对别人的遭遇产生共鸣。如同情朋友的困境。
2、同一性质,实质相同。《韩非子》:参名异事,通一同情。意思是虽然名称交验,事物各异,但却无不贯通着同一的普遍规律。
3、指同心,一心。《后汉书·马援传》:“四海已定,兆民同情。”意思是全国各地已经安定下来,百姓同心。
4、指同谋,亦指同谋者,同伙。《元史·世祖纪六》:“凡伪造寳钞,同情者并处死。”意思是凡是伪造包钞的,同谋者一并处死。
5、一个物种,蔷薇属月季栽培品种,来源地英国。
同情以移情作用为基础,狭义的同情中常常针对弱者、不幸,而且偏重于同情者本身的情感体验(意识),但对“弱者”“不幸”的判断常常带有过多的主观成分且考虑到潜意识中情感在行为中的体现。广义的理解中,同情是一种普遍性的关怀情感反应,无关乎对象的强弱、贫富等,甚至延伸至动植物等对象。
对于没有反映到意识部分的同情反应,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说的“人们总是更容易同情强者,所以人们炫富而隐贫。”则可作为很好的思考切入点;而在神经学中,同情则被认为与对有害***产生的警惕有关系。
性格和同情的起源:
由于一切行为的动机都出于利己、恶毒、同情这三者,所以一个人的道德程度就可以看成这三者在他的性格中的比例。"同情"在这三者中所占比例越大,则一个人的道德程度越高。叔本华认为这三者的比例在一个人的性格中无法改变,他对这个观点的论证是从人类的普遍态度出发的。
对于一个过去犯过错的坏人,人们就对他永远不抱有信任的态度;一个被认为是好人的人,无论做了什么错事总能受到人们信任;攻击对方时,我们都攻击他人的性格而不是事件本身,因为性格被认为是无法改变的东西,例如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叔本华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先有本质,再有本质的发挥,所以一切行为都是出自我们个人的自由被他认为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他认为对于道德基础,也就是同情心的起源论证是最困难的问题。
由于同情心的本质是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认为人,我其实本无差异。在利己和痛苦主义者看来,他人和自我之间存在一种绝对的差别,这是他们和富有同情心的人根本上的不同。所以道德的起源也就是看透他人和自我间的无差异性,这即是同情的基石,也是道德的基石。展开而去,就是认识到万物间的无差异性,这里叔本华对道德起源的论证存有一种神秘主义倾向(万物一体),和中国的庄子的齐物思想本质上有共同之处。
相关文章
- 去学校住宿要带什么
- 生机的同义词是什么
- 日月潭课文,日月潭的全篇课文图片
- 十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 杭州龙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会不会是骗人的啊?有知道的朋友吗?
- 高德置地广场(关于高德置地广场的介绍)
- 处处近义词是什么
- 南京扬州一日游最佳路线(扬州一日游最佳路线)
- 婚礼蛋糕一般几层多大 婚礼蛋糕多少钱
- 四川理工技师学院怎么样好不好(四川理工学院怎么样)
- marni是什么牌子 marni是什么档次
- 介绍故宫的导游词
- 用英文介绍春节50字(春节的英语作文5句话)
- 鹿盔在哪(鹿盔)
- 春节促销,春节营销
- 游戏王8(关于游戏王8简述)
- 自主性(关于自主性简述)
- 产品经理是做什么?产品经理的六大职责
- empirical medicine
- 什么是调档线和实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