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翻译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翻译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5-04-18 07:11:38 浏览量: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意思是: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注释:

曾子:即曾参(shēn)(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鄫国后裔,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南武城(现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是被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一心一意。

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传:传授,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实践。

赏析:

第一省,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与人谋”除了表现为帮人办事外,还包含了有策略、谋划之意。忠”,就是要尽己之力。儒家倡导仁义,并它作为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若为人谋而不忠,则视为不义,无义”又何谈修养。

第二省,是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信”即诚信。诚信乃为人之本,人若无信则行不端,行不端则非君子。世道纷纭,物欲横流,人心难免为外利所动,此时,人最易失去真我而为物欲所蔽,从而忽略了内心的诚信。曾子认为,诚信是在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主张人应在社会上寻求与他人心灵的相通,强调个人与他们诚信交往。

第三省,传不习乎的传”,传授、教导之义,不仅指师长所教授的知识,还指将生活、学习中所积累的各种经验传达给他们。习”,熟记于心。学习意在增加自身的心性涵养。心性涵养,是建立内在秩序和理想社会的基础,没有内在精神支撑的外在秩序,只是空谈而已。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翻译是什么?

意思是: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

出处: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十则》。

词语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yú) ,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

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

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