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教育信息化全国区域性试点三年行动计划
芜湖市教育信息化全国区域性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本文简介:芜湖市教育信息化全国区域性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4-02-25为做好教育信息化全国区域性试点工作,加快芜湖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明确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依据《关于做好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性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特制定芜湖市教育信息化全国区域性试点三年行动计划
芜湖市教育信息化全国区域性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本文内容:
芜湖市教育信息化全国区域性试点三年行动计划
2014-02-25
为做好教育信息化全国区域性试点工作,加快芜湖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明确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依据《关于做好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性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特制定芜湖市教育信息化全国区域性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是硬件、软件、人才队伍、工作机制建设的过程,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内容是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人才队伍和工作机制的建设计划。
一、软件环境建设
软件环境主要是指支撑教**用和教学管理的各种软件系统和软件资源。主要有支撑教育资讯宣传的各级教育门户网站、支撑教育教**用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教育管理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校园管理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及教育教学资源。
类型
责任主体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芜湖教育网门户网站升级更新
市教育局
完成主网站建设和招生考试等子网站建设
完成职业教育、德育教育、幼儿教育、社区教育等子网站建设
芜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市教育局
建设完成(教企合作开发)
不断完善功能,丰富平台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教研提供支撑
初步形成支持学生网络学习功能,为人人通提供支撑
芜湖教育公共管理平台
市教育局
建设需求调研和规划
建设完成(教企合作开发)
进一步完善管理功能,为区域教育决策服务
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
学
校
每个县(区)选择一个学校进行样板校建设试点
区域内20%中小学完成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设
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完成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设
二、硬件环境建设
硬件环境主要指网络环境和网络条件下教学环境两部分。网络分为城域网和校园网,城域网根据层级分为市级城域网和县级城域网。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主要指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班班通设备、教师教学电脑、虚拟数字实验室和教学录播室等。
类型
责任主体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市教育城域网数据中心
市教育局
芜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硬件环境建设
芜湖教育管理公共平台硬件环境建设
完成全市教育城域网建设,实现市、县、校三级网络高速互通。
县(区)教育城域网数据中心
县(区)教育局
镜湖、弋江区完成区教育城域网数据中心建设
芜湖县、繁昌县、三山区、鸠江区完成县(区)教育城域网数据中心建设
所有县区完成县(区)教育城域网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县(区)、校两级网络高速互通。
校园局域网
市、县(区)教育局和学校
全市所有中小学实现校校通;城区所有中小学、农村50%的中小学建有相对完备的校园局域网。
农村中小学75%建有相对完备的校园局域网。
农村所有中小学建有相对完备的校园局域网。
网络条件下教学环境建设
市、县(区)教育局和学校
区域内所有中小学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完成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建设。区域内50%中小学实现班班通,师机比达到3:1
区域内75%中小学实现班班通,师机比达到2:1
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实现班班通,师机比达到1:1。区域内每个教学点配有一个多媒体教室。每个县(区)建成一至两个直播教室,每个县(区)有一个学校进行云端学习试点
三、人才队伍建设
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领导者队伍、网络工程师队伍、各种软件系统管理的信息员队伍和一线教师队伍。
人才队伍
责任主体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信息化领导队伍
市教育局
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工作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以专家讲座、组织城域网参观等形式,开展县区教育主管领导教育信息化培训
以数字化校园样板校观摩、专家讲座等形式,开展校级领导教育信息化培训
召开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研讨会
网络工程师队伍
市教育局
县(区)教育局
市教育局组织开展县(区)和直属学校网管员培训
县(区)教育局组织开展建有独立校园网学校网管员培训
县(区)教育局组织所有学校专业网管员培训
信息员队伍
市教育局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员队伍建设(资源管理员队伍建设)
教育管理公共平台信息员队伍建设
一线教师队伍
县区教育局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使用培训、班班通教学应用培训、教学软件制作培训、教学应用培训等
教育管理公共平台使用培训、教学软件制作培训、教学应用培训等,大力开展技术运用研究和评选工作
信息技术教**用培训和研究,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四、工作机制建设
(1)2013年3月,建立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形成教育信息试点工作规范。
(2)2013年3月,县(区)和直属学校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或三年行动计划。在建设规划基础上,编制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计划。按年编入本级财政预算。建设期完成后,对立项计划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总结。
(3)县(区)、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过程中,以推进信息化建设项目(如电子备课、班班通教**用、网络教研等)为抓手,出台一系列管理规定,规范应用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果。
(4)2013底起,将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软件资源运用、人才队伍建设、制度规范建设纳入办学水平评估体系,完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督导评估,形成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