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下学
在哲学中有形而上学,有没有形而下学呢?
在哲学上有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运动只是数量的变化或场地的移动;事物变化的原因只是外力的推动;认识是人直观的机械反映;人的意志,动机在历史中起决定性作用,陷入了机械唯物论的泥坑,与唯物辩证法格格不入。
在哲学上也有形而下(学)(请注意:学字是用()隔开的):《易经》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宇宙万物内部看不到,听不到,摸不着即为道;反之即为器。
如表象,皮囊等看得见的实体即为器。
换言之,道即是规律,在人体即为气。
就人体而言,其生老病死全部是生命本源元气聚散消长的变化决定的。
因此,《易经》所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还有老子《道德经》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是古代哲学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表述。
也就说:形而上学不等于“形而上”,形而下学不等于“形而下”。
形而上;形而下;最关键的是要理解什么是这个“形”?所谓“形”,就是定义为“所有生物的形体”或者说“实体”的东西。
形而上,就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在哲学中就是一些“终极问题”。
老子的“道”就是“形而上”的抽象思维;这种思想的虚无缥缈就连老子本人都无法做出解释——道,究竟从哪里来?长什么模样?形而下,相对于抽象概念就是具体的人和事以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人伦“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道”(孔子的道)的具体表现。
换句话说,老子是“形而上”;孔子是“形而下”。
还有一种解释“形而上学”说法——这种说法认为——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认为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彼此孤立、静止、片面,永远不会有变化;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数量的增减或者说是空间位置的变化;他们还认为,这种变化的发生关键在于事物的外部,而非内部因素。
他们认为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属于形而上学?自然科学是形而下学。
我认为第一种解释比较简单清晰;第二种解释反而是画蛇添足,越说越糊涂。
相关文章
- 名爵mg3质量怎么样 老司机帮您解答问题
- 李宗盛给自己的歌(李宗盛经典歌曲50首)
- 西班牙地理位置及气候(史上最全最详细西班牙留学城市的气候总结)
- 雨霁拼音(雨霁)
- 浙江绍兴旅游景点,浙江绍兴一日游
- 专升本的学校有哪些(专升本的学校)
- 哪些税费应该计入管理费用
- 格力冷静王2,格力冷静王到底好不好
- 金葵花卡(金葵花)
- 汉代风云人物(汉代风云人物32集全视频)
- 夏天空调开多少度最合适
- 张靓颖个人资料老公是谁(张靓颖个人资料)
- 2021安徽高考430分左右能上什么大学
- 清世界,测甲醛仪器的骗局
- 设备管理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的工作?
- 武昌职业学院各专业一年收费是多少
- 扇形的圆心角怎么算(扇形圆心角度数计算公式)
- 测量员必备的软件有哪些
- Shield什么意
- 12寸蛋糕多大适合多少人吃(12寸蛋糕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