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小石潭记黄生借书说译文

小石潭记黄生借书说译文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5-04-18 09:30:15 浏览量:

小石潭记黄生借书说译文本文简介:小石潭记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隔着成林的竹子,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着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高兴听到这种声音。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砍倒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

小石潭记黄生借书说译文本文内容:

小石潭记

1、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隔着成林的竹子,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着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高兴听到这种声音。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5、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

6、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十分迅速。

7、

似与游者相乐。

好像在同游人逗乐。

8、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现或隐藏,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9、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10、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去了。

11、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作为随从跟着来的人,是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孔孟论学

1、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三十岁,做事合于礼;四十岁,不受迷惑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无所得。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他聪慧勤勉,爱好学习,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作为他的谥号。

4、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学习)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而没有堆成,如果停下来,我也就停下来了!

6、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王不聪明,并不值得奇怪。

7、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

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

8、

吾如有萌焉何哉?

我怎么能使王的善良之心萌发呢?

10、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比如下围棋作为技术,仅仅是种小的技术。

11、为是其智弗若与?

这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那个人吗?

1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黄生借书说

1、

书非借不能读也。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去读。

2、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其余哪些像祖辈、父辈积藏(书籍),子辈、孙辈丢弃(书籍)的就更不用说了。

3、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事物都这样。

4、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借来,必然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因而忧惧的样子赏玩个不停。

5、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如果已经被我所有,必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搁起来收藏好。

6、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说‘姑且等待以后再看吧’,如此而已

7、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后在梦里还出现那种情形。

8、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9、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只是我慷慨出借书籍和姓张的人吝惜书籍,好像不相同。

10、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既然这样,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姓张的人吗?

11、为一说,使与书俱。

我写下这篇借书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

12、

故有所览则省记

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