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g蛋白是什么(g蛋白)

g蛋白是什么(g蛋白)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5-05-23 16:42:58 浏览量:

1、G蛋白摘要 G蛋白是一类含乌苷酸的蛋白质,存在于细胞外膜内表面,为生物信息转导过程中关键的中介体,可以决定信号传输通路何时打开和关闭。

2、介绍G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作用模式。

3、关键词 G蛋白 受体 效应器1994年度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被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艾尔弗雷德·吉尔默(AlfredG.Gilman)和马丁·罗德贝尔(Martin Rodbell),因为他们率先分离并确定了生物细胞内发挥着内部“选择开关”作用的G蛋白。

4、在生命过程中,生物细胞几乎每时每刻都不得不靠传递激素或神经递质等化学信使来相互通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大多数信使都是通过介体来传递信息的。

5、信使先和靶细胞外表面上的特异受体结合而发出指令,受体再把信息转发给一系列细胞间中介体,然后由它把指令传递给最后的执行者。

6、G蛋白,又称GTP结合蛋白,就是生物信息转导过程中关键的中介体。

7、许多不同的受体都是经过各种G蛋白的***作用传递激素或其他胞外“第一信使”的信息,这些G蛋白又和细胞质膜的内表面结合而作用于膜上的介体(效应器)。

8、通常,效应器是某种酶。

9、这种酶把失活的前体分子转变成有活性的“第二信使”,再通过细胞质扩散把信号带出膜外,并引发一连串的分子反应。

10、G蛋白有GTP酶的活性,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发生所结合的GIP(鸟苷三磷酸)水解转化成GDP(鸟苷二磷酸)的反应。

11、l 结构G蛋白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自80年代初以来,已发现100多种受体是通过G蛋白传输信号的;至少已分离到其中约20种G蛋白并鉴定出几种不同的依赖G蛋白的效应器。

12、已知的G蛋白有Gs(stimulatory Gproteins)、Gi(inhibitory G proteins)、Gt(transducin)和Go(other G Proteins)等。

13、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一些起始因子和延长因子也是G蛋白。

14、它们在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中传递遗传信息,同时也消耗GTP。

15、G蛋白是一族复合蛋白质。

16、一般含有α、β和γ3个亚基(或亚单元);其中a亚基最大,分子量为39~52KD,β和γ亚基往往成对存在。

17、不同的G蛋白所含的亚基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α亚基也许连接到同一个或不同的β-γ对上,迄今已发现5种不同的β亚基结构和10种以上的γ亚基结构。

18、这意味着可能出现α、β和γ的1000余种组合。

19、对已知G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所得到的有规律的一级结构信息不多。

20、关于G蛋白的立体结构所知甚少,目前只了解个别G蛋白的三维结构。

21、2 作用模式一般认为,G蛋白的α亚基结合GTP并有GTP酶活性,β-γ对则充当了α亚基在膜上的抛锚点。

22、当α亚基被激活时,就从这个抛锚点上解离下来。

23、推测G蛋白执行信息传导过程是通过构象变化来完成的。

24、结合GDP的构象是“信号关闭”状态而与GTP结合的构象则能与效应器作用传递第二信使,虽然目前有关G蛋白构象的信息尚少,不可能了解其作用机制的细节,但仍可勾勒出其作用模式的轮廓。

25、从图可见G蛋白决定着信号传输通路何时打开和关闭以及打开和关闭多长时间,当和GTP结合的α亚基结合到某个效应器上时,这个开关就打开,而当GTP被水解成GDP时开关就闭上。

26、水解的速度决定着打开和关闭这两种状态的时限。

27、在这些例子中,可对Gs和Gt作进一步的说明。

28、肝细胞富含贮存糖原(动物淀粉)和催化糖原分解的磷酸化酶。

29、当肝细胞膜内表面的Gs通过质膜接收到肾上腺素(第一信使)传来的信号时,促使能催化腺苷三磷酸(ATP)转化成环腺苷酸(cAMP)的腺苷酸环化酶(效应器)起作用。

30、所产生的cAMP(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此蛋白激酶又激活磷酸化酶,从而起动糖原的一系列分解反应,最终使肝细胞释放葡萄糖。

31、又如当光线到达视网膜的外段时,视紫红质(光受体)受到光子的冲击就激活Gt,后者引导对视网膜环鸟苷酸(cGMP)专一的磷酸二酯酶(效应器)把视网膜的cGMP水解成GMP。

32、视杆细胞的cGMP浓度对光信号的传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3、3 实用价值对G蛋白的研究也提供了有关几种疾病的知识。

34、如霍乱的致病细菌分泌一种毒素,这种毒素进入肠细胞后能阻止Gs的α亚基把GTP转化成GDP,结果使细胞积累了过多的cAMP,造成大量的电解质和水分分泌到肠腔里,严重的腹泻导致潜在的致死性失水。

35、又如百日咳毒素能阻止受体去激活Gi。

36、在没有抑制剂的情况下,***性通路仍将长时间地发挥其功能。

37、这种毒素能影响许多细胞,导致伴有典型性咳嗽的免疫缺失。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