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建党伟业讲了哪些历史事件和事件(建党伟业讲了哪些历史事件和时间)

建党伟业讲了哪些历史事件和事件(建党伟业讲了哪些历史事件和时间)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3-11-27 09:43:32 浏览量:

建党伟业讲了哪些历史事件?

《建党伟业》中提到过的历史事件: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护国运动、张勋复辟、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的召开等。

《建党伟业》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以豪华全明星阵容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历史往事。全片重点讲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立三大历史事件,2011年6月15日起全国公映。

建党伟业中三句励志台词?

建党伟业中的经典台词有:1.领土不整国家必亡!国家有难匹夫有责!2.我们今天的行动是中国美好未来的先声!誓死力争!爱国无罪!3.积压了近百年的民族情绪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我们应该顺乎潮流推波助澜。彻底改变这个世界!

《建党伟业》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该片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海外部分由李少红执导,五四运动时期部分由陆川执导,战争场面由沈东执导),由刘烨、陈坤、张嘉益、冯远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该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中华民国初期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该片于2011年6月15日在中国大陆正式公映。

建党伟业剧情详解?

这是一部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而拍的献礼巨片。韩三平执导,刘烨,李雪健等名演参与的力作。影片题材宏大,内容深刻,背景波澜壮阔。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

上世纪初,是中华历史黎明前的黑暗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积贫积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 许多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在探索,寻找民族的出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和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为代表的共产党,就这样出现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靠着为广大民众谋幸福的宗旨,和一代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奋斗。终于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成为执政党,建立强大的新中国,使华夏民族复兴的梦,得以实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国情的选择,是伟人们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这是〈建党伟业)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历史也用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建党伟业中的十三位代表分别是谁?

建党伟业中的十三位代表分别是:全国8个共产党组织正式代表13人出席大会。

长沙代表是45岁的何叔衡和28岁的毛泽东;上海代表是李达和李汉俊,他们负责会议的接待和筹备工作;济南代表是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生王尽美和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学生邓恩铭,他们一个23岁,一个20岁;武汉代表是35岁的董必武和比他小10岁的学生领袖陈潭秋;广州代表是29岁的陈公博和陈独秀指派的27岁的包惠僧;北京代表是年龄最小的刘仁静19岁,和24岁的张国焘,两人都是北大的学生,也是李大钊的追随者;还有专门从日本赶来的24岁留日学生周佛海;共产国际代表是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建党伟业最后的结尾讲的什么?

建党伟业最后的结尾就是:建立中国共产党。大家以同唱<国际歌>结尾。

起来罢,被咒骂跟着的,全世界的恶人与奴隶;我们被扰乱的理性将要沸腾了!预备着去打死战吧!我们破坏了全世界的强权,连根的把他破坏了。我们将看见新的世界了!只要他是什么都没有的人,他就是完全的人。这是最末次的,最坚决的战争!人类都将同着第三国际党,一块儿奋起!

谁都不给我们救助,也不是上帝,也不是帝王,也不是英雄!我们就用自己原来的手,达到赦免的地位。因为要用勇敢的手,推翻担负,因为要打死自己的善,吹起笳来,勇勇敢敢的打铁,在铁还红热的时候!这是最末次的,最坚决的战争!人类都将同着第三国际党,一块儿奋起!

我们不过是,全世界大劳动里的工人。用公理的名,管理土地,永没有失败的时候!如果很大的雷声,在猎狗和刽子手的绳上响起来,那么,太阳对于我们总是一样的。我们还能用我们自己的光的火焰来照耀的。这是最末次的,最坚决的战争!人类都将同着第三国际党,一块儿奋起!

建党伟业的主题思想对应哪些理论?

电影《建党伟业》自上映起至今,热评如潮,可以说是开创了华映电影的商业奇迹。作为一部定位非常准确的主旋律电影,《建党伟业》无论在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上来说都是非常成功的。电影讲述了了以南昌起义为开端,以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结束的长达十年的历史故事和其间出现的风云人物。电影非常重视对中国近代事件的讲述,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根据历史的波动,引出历史答案,真正地触及了社会的根本――人民大众才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影片从不同角度,无一不展现了它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一、电影的主题及中心思想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该片以一种真诚的态势把握电影的脉络,清晰的展现中国的近代历程,借用逻辑中的因果关系,论证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历史的选择。

  电影从中国近代历史入手,很好地把握了历史的发展走向。通过描述历史脉络,找到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电影用较长的篇幅,渲染中国历史的发展及状况,描述了中国人民经历过的许多历史性的选择,却最终无法走向成功,中国始终不能摆脱任人宰割的局面,始终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从而隐晦地表达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主题。电影导演利用较强的叙事能力和驾驭能力,经过精妙的逻辑分析,推出历史的逻辑联系,用科学的方法论证这一主题。避免了如《董存瑞》等早期电影一般的、简单的“喊口号”式的表述方法,在提高了电影艺术价值的同时,也加强了观众对电影主题的认同感。从而使电影在内容上做到了深层探索,形式上做到了简练质朴,风格上做到了含蓄隽永。

  同时,《建党伟业》在主题表达上也比同类电影更加客观,更加真诚,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做到了“不虚美,不隐恶”。电影还原历史真实,刻画历史重要人物,不再像以往的主旋律电影一般,将敌人描写成简单的邪恶符号,而在于着重还原历史人物原貌。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全面描写,真实的反映历史的同时,也把握了电影的主题。利用历史真实人物的原貌,这就大大增加了讲述历史的可信性,用真诚打动了观众,同时,也很具客观性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电影用历史中的主要人物为叙事中心,用多方位视角反应中国历史状况,表达了中国近代历史中,苍茫大地上,不合时宜的多数英雄人物,皆被雨打风吹去。电影也表达出时代造英雄的特质,但是在历史的舞台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任何个人英雄主义都不可能力挽狂澜。要数风流人物,还要看人民大众。电影在表达“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主题的同时,也表述了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人民大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更加深化了主题,增强了电影的思想深度和叙事宽度,从而加强了观众对电影的认同感。

  二、电影的叙事结构

  影片的叙事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是对从1911年到1921年这1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讲述,另一方面是对重大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人物的成长经历、个体认知,乃至性格、情怀等进行讲述,颇具时代特征。从叙事结构上来看,《建党伟业》的叙事基本都是采用了分阶段历史的结构。电影主要分为三个叙事段落,分别是“近代历史背景”、“五四爱国运动”、“建党伟业过程”这三个阶段。三个段落事件不同,人物各异,其叙事策略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对策。然而结构只是形式,与它同样重要并且密不可分的是内容,因此,分析叙事结构离不开对内容的理解。三个叙事段落在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描述的过程中,依然隐藏着一个隐晦的因果逻辑。可以简单的总结为“种树――开花――结果”的因果关系。

  第一个叙事段落: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在这期间不仅是权力更迭、政体革新,各种思潮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各类阴谋和各种论调更是屡见不鲜、层出不穷。影片选择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作为影片的开场,不仅是因为武昌起义打响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帝制的近代革命的第一枪,同时也对其后发生的历史事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时期既有袁世凯、段祺瑞等地方军阀的混战、制衡格局,也展现了孙中山、黄兴、蔡锷等一批革命党人的光辉英雄形象。于是,在中国近代北洋政府的无能与软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下,最终播下了民族救亡运动的种子。正因为播下了民族救亡的种子,于是产生了第二个叙事段落:“五四爱国运动”时期。

  第二个叙事段落:五四爱国运动时期。影片第二部分主要叙述十月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精英们探索革命发展的道路,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进行理性思考。历经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传播、巴黎会议的召开以及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的全过程,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理论和宣传的基础。正因为“五四运动”的宣传,爱国青年们逐渐意识到要想救中国,就必须结束这种群龙无首的混乱运动局面,进而建立拯救中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至此,影片切入第三个叙事段落。

  第三个叙事段落: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这一部分主要是讲中国的进步青年们在一次又一次的经验教训中,意识到西方列强完全靠不住,而列宁的成功却如一盏明灯,为他们指明了方向。这群朝气蓬勃的社会精英们开始彼此来往交流,誓要建立中国人民自己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1921年7月22日,1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代表团聚在上海博文女校宿舍,以北京大学师生暑期考察团的名义,参加了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与会的“中国共产党人”齐声吟唱《国际歌》,至此,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电影的整个叙事安排,使电影整体结构非常合理,这种结构打破了传统电影的线性结构理念,开创了全新的电影叙事方式和技巧,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力。电影在最后段落的叙事中,还采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表达了第一次党的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更加切合主题,使整个电影结构完整严密。

  三、电影情节的叙事手法

  影片利用了渐变和突变的情节发展手法,这也是电影情节时间变化的具体体现。渐变是实现突变的手段,而突变则是渐变的最后结果。他们两者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从电影的一开始到发展中的每个环节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从天的不断叠加,渐变也随之叠加,当渐变到达一定程度时,电影就会出现突变,从而发生质的变化,至此达到电影的高潮。

  《建党伟业》就是一个典型的运用渐变到突变发展的电影。导演运用“渐变――突变”的叙事手法,将中国民众逐步的唤醒,通过个人的力量,唤醒思想沉睡的人们。从而导致了叙事的突变――“五四运动”的爆发。对于最终结果,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的爆发又成为了一种渐变的过程。没有领导核心的运动注定是失败的,“五四运动”的非理性的行为,如“烧桌子”等愚昧行为,从侧面反映了“人民运动”需要一个政党的科学领导。于是,在五四运动这个“渐变”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一个“突变”的结果。这种叙事手法,非常有力的论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呼唤,是人民的选择”,同时也证明了人们大众“主沉浮”的主题。

  甘瓜苦蒂,物不全美,任何一部电影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电影《建党伟业》也不例外,《北京日报》就曾批评《建党伟业》“明星盖剧情,揭示社会矛盾不够”,“所谈历史不太真实”。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作为主旋律电影来说,我们不能太过苛求电影中的方方面面,而忽略了《建党伟业》作为主旋律电影对影视艺术的贡献。中国电影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当上下而求索。

建党伟业讲什么的?

《建党伟业》讲述了自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段时间中国政治历史的发展。虽然短短的10年时间,却发生了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事件: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可以看到,在当时混乱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

建党伟业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建党伟业》讲述的是中国1911年北洋政府成立前夕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十年间的事情。

1.《建党伟业》,我深深从中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辛与不易,其救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其无私奉献、不畏牺牲的精神永远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历史厚重的压抑感扑面而来,直抵人内心深处的战栗,让人不得不加以直视这一段惨痛又壮烈的历史史诗。

2.梁启超先生曾经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建党伟业》的时候,让我为之震撼的是仁人志士们养我的担当与责任,是对这个国家的深沉而挚爱的保卫,是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地追寻着中国的前途和未来的使命。

3.《建党伟业》意义是让我们重温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了解中国百年的辛酸和苦难史,让所有的中国人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天地,进而奋发有为,通过个人的努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建党伟业内容及过程?

电视剧《建党伟业》内容和过程,该片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故事。

1911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于翌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与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光复新军。很快,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从孙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帅之身份,北洋民国政府成立。同年10月,国民党成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定下密约二十一条并且更改国体,自封为中华帝国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孙中山与蔡锷成立护国军,出师讨袁。很快袁世凯便在举国声讨中黯然死去了。之后又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而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等人虽身处不同地方,但都在内心思索着救国救亡之路,命运的相会即将到来。

建党伟业的由来?

建党伟业历史背景: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建党的问题。在法国留学的蔡和森则明确提出应该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长沙、济南等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在法国和日本留学的青年学生,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

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