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拾遗是什么意思

拾遗是什么意思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5-04-19 04:29:37 浏览量:

唐代的左拾遗是个什么官位?

左拾遗是唐代谏官名称,就是封建社会,在朝廷专门设立的谏诤机构的官职,专门监察皇上政策的遗漏或者失误。

属于门下和中书两省,职掌供奉讽谏朝廷政治得失,拾遗补阙,廷议献策,荐举人才,也相当于近代的秘书工作。

杜甫就曾担任这个拾遗官职,后世有时称他为杜拾遗。

位在七品官上下。

左比右职称大些。

魏徵犯颜直谏闻名遐迩,不过官职比拾遗大,属尚书左丞,侍中等职,臣下正直,皇上英明,**合力开创了贞观之治。

魏徵有才,上奏的《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都是好文章。

又是为人处事大道理。

“拾遗“顾名思义就是捡拾起( 皇上)遗漏的东西(如政策、决策失误等)。

我国封建时代设立谏诤性的国家机构,花国库公帑养了一批谏官,通常的叫法有谏议大夫、 拾遗、补阙、正言、司谏等等,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门+国家智囊机构。

至于为什么叫“左拾遗”,就要从左和右的尊卑说起。

我们在语文课里学了“左迁”是降职,说明左是卑微一些。

其实并不尽然,历朝历代右尊卑不是一成不变的。

总体上看,夏商周时尊左,战国时朝尊左,秦尊左,汉代开始尊右,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

一般在喜庆活动中,则以左为贵,在凶伤吊唁中,以右为尊。

唐代因为尊左,所以唐朝左官高于右官,如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所以“左拾遗”比“右拾遗”官大。

唐代诗人陈子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后人因称为陈拾遗、杜拾遗。

唐代左右拾遗的工作就是挑皇帝的毛病并举荐人才。

这个 官职不算大,大概居于七、八品左右。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