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与问答 > 桩基低应变检测报告

桩基低应变检测报告

来源:互联网转载 时间:2025-04-18 06:48:59 浏览量:

桩基低应变检测报告本文简介:报告编号:2008TCOR004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报告委托单位****委托编号2008TCOR004工程名称****工程地点****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结构型式框架桩基类型混凝土灌注桩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0-C25设计桩端持力层强风

桩基低应变检测报告本文内容:

报告编号:2008TCOR004

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报告

委托单位****

委托编号

2008TCOR004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施工单位****

结构型式

框架

桩基类型

混凝土灌注桩

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C20-C25

设计桩端持力层

强风化花岗岩

桩径(mm)

500

桩长(m)

10~15m左右

总桩数

20根

检测桩数

8根

检测方法

低应变反射波法

检测目的

基桩完整性

检验仪器

KON-PIT(N)反射波基桩动测仪

检测日期

※※

检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检测结论

本次共对8根基桩完整性进行了检测,其中:

Ⅰ类桩共5根,占所测桩数62.50%;

Ⅱ类桩共3根,占所测桩数37.50%;

Ⅲ类桩共0根,占所测桩数0.00%;

Ⅳ类桩共0根,占所测桩数0.00%。

备注

批准:

审核:

校核:

主检: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由*****单位承建。该工程桩基础全部为钻孔灌注桩,共计8根,设计桩径为500mm,于※※年※※月※※日浇注。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为C30。受中铁第十一工程局的委托,对该工程基础桩的桩身完整性进行了检测,受检桩编号为1、8、17、12、20、10、16、13,共8根。

二、地质情况

拟建场地土层情况自上而下为:

(1)杂填土:稍湿,松散,层厚1.10~4.6m。(2)淤泥:饱和,流塑,厚度1.30~4.2m。(3)残积砂质粘性土:湿,可塑~坚硬,层厚2.20~8.60m。(3)-1强风化花岗岩:为花岗岩风化残留球状风化体,呈散体状、碎块状,厚度3.80~7.00m。(4)全风化花岗岩:中粗粒结构,散体状构造,厚度3.00~18.80m。(5)-1强风化花岗岩:中粗粒结构,散体状构造,最大揭露厚度1.50~23.20m。(5)-2强风化花岗岩:中粗粒结构,碎块状构造,最大揭露厚度0.50~15.20m。(6)中风化花岗岩: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清晰,裂隙不发育,最大揭露厚度9.20

m。

三、反射波测桩的基本原理

反射波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反射波法测桩的示意图如上图所示,其基本原理为:用锤激励桩头,所产生的应力波将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波阻抗界面,将产生声波的反射和透射。应力波反射和透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两种介质波阻抗的大小。由波动理论可知,当应力波遇到断裂、离析、缩颈及扩底时,由于波阻抗变小,反射波与入射波初动相位同相;当应力波遇到扩颈、扩底时,波阻抗变大,反射波与入射波的初动相位反相。结合振幅大小、波速高低、反射波到达时间等可对桩的完整性、缺陷程度、位置等作出综合判断。

桩身长度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L=

式中,L为桩身长度,Vp为应力波传播速度,T为桩底反射波到达时间。

四、资料分析与结果

本次共对2根桩进行了低应变法检测。其结果详见附表,各试桩的实测信号曲线见附图。

桩身完整性分类为:

(1)Ⅰ类桩(完好桩):桩身连续性好,桩身规则,混凝土结构密实,桩体无缺陷存在,在时域波形上表现为曲线规整、圆滑、无异常信号迭加。

(2)Ⅱ类桩(一般桩):相对完好桩而言,桩身规则性略有差异,反映在时域波形上则有轻微异常信号迭加,波形不甚圆滑,说明桩身局部存在轻微的离析、缩颈、扩颈等缺陷,但整体尚好。

(3)Ⅲ类桩(缺陷桩):反映在时域曲线上畸变较大,桩底反射信号不清楚,难以辩认。说明桩身存在局部缩颈、夹泥、离析等缺陷。这类桩对单桩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做进一步的处理。

(4)Ⅳ类桩(严重缺陷桩):反映在时域曲线上严重畸变,无桩底反射信号,桩间反射信号较强,桩身存在严重缩颈、离析、夹泥、断裂等缺陷。

序号

桩号

桩径m

桩长m

波速m/s

桩身结构完整性描述

类别

备注

1

1#

0.5

14.30

3236

桩身完整

Ⅰ类

2

8#

0.5

14.40

3624

桩身完整

Ⅰ类

3

17#

0.5

15.20

3359

桩身完整

Ⅰ类

4

12#

0.5

11.70

3387

距桩顶6.4m左右缩颈

Ⅱ类

5

20#

0.5

12.20

3398

桩身完整

Ⅰ类

6

16#

0.5

14.40

3207

桩身完整

Ⅰ类

7

10#

0.5

15.50

3212

距桩顶8.3m左右缩颈

Ⅱ类

8

13#

0.5

15.50

3411

距桩顶12.4m左右缩颈

Ⅱ类

低应变法检测结果:

Ⅰ类桩共5根,占所测桩数62.50%;

Ⅱ类桩共3根,占所测桩数37.50%;

Ⅲ类桩共0根,占所测桩数0.00%;

Ⅳ类桩共0根,占所测桩数0.00%。

五、波形图见附图

© 转乾企业管理-攻考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