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中的三五是指什么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中的“三五”表示十五,是指农历每月十五,就是农历十五的夜晚。古人记时,往往以两个数字的乘积表示应有的数量。“三五之夜”多出现在古文中,最早出自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释义: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出自明代归有光的记事散文《项脊轩志》,意思是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
“三五”的运用:
“三五”,指其乘数十五。这是古代的一种表数方法,如“年方二八”,即十六岁。“三五”用在时间概念上,常指阴历每月十五日。例如《古诗十九首》“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此外也可以表年龄,如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杂诗》“年始三五间”,即十五岁左右。
在古代天文学上,“三五”又有特指“三谓三辰,五谓五星”,即日、月、星三辰,金、木、水、火、土五星。
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楚辞·九章·抽丝》中“望三五以为象兮,指彭咸以为仪。”这里的“三五”,指楚国立业、受封、称霸的三君及诸侯中势力强大,称霸一时的人。
此外,“三五”又为不定数词,泛指三个、五个(人或人家),如古典名著《儒林外史》第一回,写王冕戴了高帽、穿了阔衣,用牛车载了母亲,在乡镇上玩耍,“惹得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
另外,“三五”也可泛指其他事物,如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名篇《多收了三五斗》;古典名著《西游记》十八回描写猪八戒:“……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等。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原文节选: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节选译文:
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自然界的万物皆有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相关文章
- 厂长的7最初到底什么意思
- 掖县(为什么说莱州人坏)
- possum的意思
- 无锡竹海,宜兴竹海门票多少钱
- 老婆出轨了她老板,我该怎么办
- 道藏目录详注(关于道藏目录详注简述)
- 红楼之李执随身空间(红楼贾政睡李执)
- cracksman的意思
- 断机杼什么意思 断机杼是什么
- 萝卜头(关于萝卜头简述)
- 群怎么读
- 了组词拼音(了组词)
- 寓言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图片(寓言成语大全)
- 漫无边际(关于漫无边际简述)
- 什么意思英文怎么写(什么意思)
- 文职干部,部队文职干部没有编制吗
- 半夜睡不着发的朋友圈句子
- 越南币与人民币的汇率(越南币对人民币汇率)
- 舞蹈教师资格证13级好考么?对今后就业作用大么?北京学前教
- 喜酒用什么酒好 婚宴用酒推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