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什么
儒家做为我国传统思想的代表,其思想可以说是溶解在我们骨子里的了,而我们也经常在小说或者电视剧中看到三纲五常这个词语。那么民族文化带大家了解一下,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什么吧。
五常是指什么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五常的相关介绍
仁:仁人、爱人、仁爱。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资为大。”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
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智:知者、明智、智慧、机智。“智”通“知”。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和内涵。“智”在知道遵道。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奸。“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达无碍。
信:诚信、信任。《说文》讲:“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诚信求和。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
相关文章
- 老婆出轨了她老板,我该怎么办
- 道藏目录详注(关于道藏目录详注简述)
- 红楼之李执随身空间(红楼贾政睡李执)
- cracksman的意思
- 断机杼什么意思 断机杼是什么
- 萝卜头(关于萝卜头简述)
- 群怎么读
- 了组词拼音(了组词)
- 寓言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图片(寓言成语大全)
- 漫无边际(关于漫无边际简述)
- 什么意思英文怎么写(什么意思)
- 文职干部,部队文职干部没有编制吗
- 半夜睡不着发的朋友圈句子
- 越南币与人民币的汇率(越南币对人民币汇率)
- 舞蹈教师资格证13级好考么?对今后就业作用大么?北京学前教
- 喜酒用什么酒好 婚宴用酒推荐排行榜
- 全国统一考研时间表
- 饥荒联机版什么mod好用,饥荒联机版厉害的mod
- 冯小厨的沙茶酱制作
- 送老师锦旗赠言(送老师锦旗)